金凤钩·送春
晁补之〔宋代〕
春辞我,向何处?怪草草、夜来风雨。一簪华发,少欢饶恨。无计殢春且住。
春回常恨寻无路,试向我、小园徐步。一栏红药,倚风含露。春自未曾归去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春天离开了我,是要去往何处?真奇怪,昨晚那场突如其来的风雨,似乎加速了它的离去。我的头上已生出一缕白发,生活中的欢乐太少,遗憾太多,我无力挽留春天的脚步。
我常常遗憾找不到春天回归的踪迹,不妨试着慢慢走到我的小园中寻觅。看,那一栏红艳的芍药花,正倚着微风,含着露珠,原来春天其实从未真正离去。
注释
辞:告别。
草草:匆忙。
饶:富足,多。
殢:滞留。
恨:遗憾。
赏析
这首词抒写春恨。上片着力描写留春无计的遗憾,下片写寻春而觅得的欣慰之情。
“春辞我,向何处?”开篇即以设问的形式,巧妙地为后续的感慨铺设了情感的出口,同时也为下片探索春的踪迹埋下了伏笔。紧接着,“怪草草、夜来风雨”与“春辞我”遥相呼应,词人仿佛在向春天追问:你为何要如此匆匆地离我而去?你的离去为何如此草率,既无告别,也无留恋?“夜来风雨”仿佛是对前面问题的回应,它揭示了春天离去的直接原因和归宿:或许,春天是被那夜的狂风骤雨强行带走的吧!这里的“夜来风雨”,既实指自然界的风雨交加,也隐喻着词人仕途中的波折与动荡。词人一生仕途坎坷,几经沉浮,因此,这“夜来风雨”送春归的景
晁补之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 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 887篇诗文 95条名句
狱中寄子由二首·其一
苏轼〔宋代〕
圣主如天万物春,小臣愚暗自亡身。
百年未满先偿债,十口无归更累人。
是处青山可埋骨,他年夜雨独伤神。
与君世世为兄弟,更结来生未了因。(更 一作:又)
贺新郎·寄李伯纪丞相
张元干〔宋代〕
曳杖危楼去。斗垂天、沧波万顷,月流烟渚。扫尽浮云风不定,未放扁舟夜渡。宿雁落、寒芦深处。怅望关河空吊影,正人间、鼻息鸣鼍鼓。谁伴我,醉中舞。
十年一梦扬州路。倚高寒、愁生故国,气吞骄虏。要斩楼兰三尺剑,遗恨琵琶旧语。谩暗涩铜华尘土。唤取谪仙平章看,过苕溪、尚许垂纶否。风浩荡,欲飞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