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
王安石〔宋代〕
众人纷纷何足竞,是非吾喜非吾病。
颂声交作莽岂贤,四国流言旦犹圣。
唯圣人能轻重人,不能铢两为千钧。
乃知轻重不在彼,要之美恶由吾身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众人议论纷纷,哪里值得争执?这种事不是我喜欢的也不是我担忧的。
颂声迭起王莽哪里就贤德,流言四起,后人依然把周公称为圣人。
只有圣人能够正确评价一个人的高低,不会把些小当成千钧。
经历多了就会知道一个人的轻重美恶不在别人评价,而在于自己本身的德行。
注释
竞:争、争执。
是:这种事,指上句的“众人纷纷”。
病:担忧。
旦:周公旦。
轻重:看轻看重,指正确评价估量。
要:关键。
要之美恶:美恶的关键。
创作背景
王安石变法,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。吕诲《论王安石疏》中诽谤王安石是“大奸似忠”,“大诈似信”,“见利忘义”等。甚至连华山崩坍,天久不雨,也认为是王安石的过错,还说“去安石,天必雨”。而司马光也说:“王安石不合妄生奸诈,荧惑圣聪。”(《奏弹王安石表》)故此篇约作于宋神宗熙宁三年(1070)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王兆鹏 黄崇浩·王安石集·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4
简析
《众人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此诗开头说一般人所说的“是”与“非”,不是评价是非的真正标准;接着举出历史事件与人物事例作证;然后说只有圣人的评价值得重视;最后回归现实,指出决定美恶的还是自身。全诗语言铿锵有力,显示出诗人执拗不屈的个性,显示出他作为一个出色政治家所拥有的宽广胸怀和坚定自信。
王安石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 1921篇诗文 759条名句
爱莲说
周敦颐〔宋代〕
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(甚爱 一作:盛爱)
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一剪梅·舟过吴江
蒋捷〔宋代〕
一片春愁待酒浇。江上舟摇,楼上帘招。秋娘渡与泰娘桥,风又飘飘,雨又萧萧。(渡 一作:度)
何日归家洗客袍?银字笙调,心字香烧。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
眼儿媚·萧萧江上荻花秋
张孝祥(存疑)〔宋代〕
萧萧江上荻花秋,做弄许多愁。半竿落日,两行新雁,一叶扁舟。
惜分长怕君先去,直待醉时休。今宵眼底,明朝心上,后日眉头。(版本一
晓来江上荻花秋,做弄个离愁。半竿残日,两行珠泪,一叶扁舟。
须知此去应难遇,直待醉时休。如今眼底,明朝心上,后日眉头。版本二)